中国水产频道报道,养鱼八字经:“水、种、混、密、轮、饵、管、防”,是集广大一线客户多年经验总结出的养殖指导方针。开篇第一个字“水”放在了核心位置,水质调控在养殖中地位可见一斑,特别是最近几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,水质调控作用日益凸显,好的水质,溶氧高,增产增效降风险,反之亦然。而作为实际塘口管理,各个阶段的水质特点随着气温变化呈现出显着的规律性,如何针对各个阶段水质特点进行调控策略的应对呢?
从温度分布来看,从3-8月份温度持续升高,8月中下旬水温开始回落。在温度变化波动过程中,水体中适合生长藻种占比出现跌宕起伏变化,调控思路也千差万别。
3-4月份水质特点:
A、缺藻:藻相单一,且丰度很低。
B、缺肥:氨氮、磷肥含量低,严重缺磷。
C、水温低:平均温度14-15℃,藻类繁殖速度慢。
D、光照弱:光合作用低,物质合成慢
问题水质:水质清瘦,滋生出青苔水;受早晚温差大,水体垂直对流大等因素出现浑浊水;部分塘口因藻相单一困扰,出现隐藻水,水色发黑。
水质调整思路:满足弱光下肥水需求,补充藻类生长需求的营养元素。
微型实验组:不同类别肥料在小型容器中作用来看,在藻类丰度和浮游动物培育上:氨基酸肥料》生态平衡肥》有机肥》N/P肥》复合肥
推荐选择:氨基酸肥料+生态平衡肥,考虑养殖前期光照强度较弱,氨基酸肥料可以通过藻类的异养作用迅速完成肥水,生态平衡肥来维持肥效时间。
早春(水温10℃)微型实验,利用芽孢杆菌、乳酸菌监测装有相同数量相似大小鹅卵石容器中水体总氮含量,清晰发现芽孢杆菌分解作用表达效果良好,建议早春肥水中加入芽孢制剂。
5-6月份水质特点:
A、水温20-27℃,藻类繁殖速度加快
B、随着投喂积累,氮源相对充足,磷成为限制性因素
C、池塘菌类繁殖代谢速度加快,池塘调节作用占比加大
水质调整思路:补充芽孢杆菌促进塘内氮源分解利用,补充磷肥促进藻类的正常繁殖。(根据水质情况,水色过瘦塘口或新塘口仍然加入常规肥料,根据天气情况,定期补充乳酸菌1次/月,维持水体稳定)
关键点:
A、食场少量芽孢杆菌定期泼洒可以养成习惯。
B、肥料够量,菌类够量,定期追肥
C、长期不肥塘口,可以考虑碱硬度问题,补充20斤/亩生石灰。
D、水质浑浊塘口,先净水在下肥,确保光照充足,肥效表达更好。
7-8月份水质特点:
A、水温25-35℃,藻类繁殖速度旺盛,老化速度加快
B、氮源过剩,氨氮、亚盐高成为常态
C、光照强,水体分层明显
水质调整思路:芽孢杆菌 +光合细菌 + 磷肥,特别是光合细菌的补充,通过其对于小分子物质的吸收,能够有效保持水体稳定,防止水体老化速度过快。
关键点:
A、磷肥可以通过挂袋方式进行缓慢释放。
B、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量略低于正常量,少量多次。
C、底肥释放和调水密切程度加大,使用分解类底改同时,可以间隔2-3天根据情况调整菌类用量。
D、适当进水也是不错水质调控方法
9-10月中旬水质特点:
A、水温回落,稳定在16度以上,藻相开始转变
B、藻类丰度大,营养供给不足,更替速度慢,老化严重,假肥水、浓绿水较多
C、死藻、残饵、粪便等大颗粒悬浮物多,分解转化慢,水体粘度大
水质调整思路:乳酸菌 + 芽孢杆菌 + 磷肥
关键点:
A、进入10月份逐步加大乳酸菌使用量,对于后期藻转变顺畅过渡作用明显。
B、水质关注藻类产氧能力,而非单一水色变化。
C、适当增加有机碳源使用,调整C/N比,为有益菌的生长提供营养底物。
D、10月份以后气温再次降低,浮游动物繁殖量增加,可以进行杀虫促进池塘大物质循环,促进肥水效果。
10月中—12月水质特点:
A、降温快、温差大,物质代谢慢
B、光照减弱,藻类繁殖速度慢
水质调整思路:芽孢杆菌 + 氨基酸肥料 ,加深水位,肥水过冬。
水质管理规划从了解全年水质分布特点做起,清晰特点,明确调控思路,才能未雨绸缪。
上一篇:稻田养蟹:生态调控是关键
下一篇:养草鱼利润微薄?分享三种盈利较好的养殖模式 |